...........
~~這種「凝視」是一種天賦。
獨頭意識的人是不會凝視的~~
所以,這個「凝視」的本身是大腦不起作用,
只是一直看那個問題,在這個一看再看裡面,
就把問題看出來了。 就因為很專注的在看,
越看就越深入,那就叫作「凝視」!
所以這個「凝視」是聚焦在身口意上面,
那「身口意」三業是一門學問,是一個理論,
獨立的一個理論,但是,沒有人去留意這些…
通常把「意業」當作「心」,調心就變成調意…
調心就把它解釋成調意,這就弄錯了!
事實上,調息──是調心性
調心──是調靈性
調身──是調身語意
(你大概都沒有辦法去留意到)
這個調「身語意業」就是「心」的作業,
心的作業有隱、有顯──隱的是意業
──顯的是身業跟口業
那麼,口業是他表達意見的方式
身業是行為跟態度的表現
所以,這身口意三個通通是「心」的作業。
那麼,你一「凝視」以後,
如果重視這個身業跟口業部分的是「修養」:
話要怎麼講才得體? 做人態度要怎麼樣才好?
這都是修養,我們在教子女都有這個部分。
但是,意業要怎麼講呢?
~~「心」的作業其實是在「意業」裡面~~
那這個就很難教了──你的態度啊(要怎麼樣)
──你的心境啊(要怎麼做)
就你的態度、你的用心要怎麼樣? 這個很難教!
而這些是在「凝視」中你才會去進行的…
從這裡,「綜合法塵」就逐漸變成單一塵境,
變成「單一塵境」就進入「五蘊流轉」…
所以──「般若」的產生是從「凝視」開始,
進入五蘊,般若就發芽了,
就這裡是「觀照」…
觀照再來「照住」,
照住再來「照見」,到了
照見時「般若」就算成熟了(知道嗎)
但是下手處是從「凝視」開始!
因為「凝視」,你才能把「心」的作業看清楚,
然後,「綜合法塵」會變成「單一塵境」,
五蘊流轉是單一塵境的,這個時候叫作「照見」
就從這個觀照到它要流轉看得到就是「照住」
「照住」以後,你會看到六根門頭停在那個地方,
叫作「照住」色、受… 剛剛不是色受想行識嗎?
停在色的受與不受的時候,叫作「產生念頭」,
「參禪」就從這裡開始!
真正「參話頭」的那個「話頭」指這個部分,
所以一般在講的話頭都不對,那個「念頭」
都是意識形態的,第一個「意識形態」…
當我想吃牛肉麵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
就想到「這樣犯戒哦」…那是「意識形態」,
跟念頭完全無關,那是很後端的部分了。
所以,這個是在看「心的作業」,然後才
逐漸分析出來的,這會產生「般若」。
...........
法筵精點~1687(擷自講記占察經與行法實踐~02-2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