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先列出「所」
── 我要學「什麼」?(那個什麼就是所)
我是「要跟佛學」,那學「什麼」呢?
佛陀講什麼,你都知道嗎、聽懂了嗎?
要先定出我要學的是那個「什麼」,
然後才「我要學」(我要在後面)
佛講的那個「什麼」很好,那麼──
「我要」學他,先弄清楚,這才有用。
如果你「要學什麼」,自己都不知道,
光是說“我要跟你學”(學什麼呢?)
因為你不知道我有的是「什麼」,所以
你來到這裡,雖經多時,終不能見!
關鍵在這裡──要弄清楚那一個「什麼」。
譬如你要學形而上本體界的「本體」,
那「什麼叫形而上本體界」的這個疑情
一定要帶著
── 什麼叫作「形而上本體界」?
── 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為什麼叫形而上本體界?
── 要怎麼樣能夠獲得這個本體?
你就把這個「疑情」帶著 ── 總有一天
你頭撞到牆,你就說“喔,我知道了!”
(那個牆就可以刻上「我的開悟處」)
~~你不帶疑情,永遠碰不到~~
一撞到牆你就猛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原來門是在隔壁,我撞到牆了(就變這樣)!
這兩句,一個是講「體」、一個就講「相」,
換句話說,一個講真理、一個講文化,
你在文化的層面裡學佛,那會
~~縱經千劫
猶如煮沙
不名嘉饌~~
在文化裡想要獲得真理,無有是處!
所以,這兩句就是講這個…
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法義就在這裡。
好,
我們繼續看~~善男子
其有眾生
得見我者
只要能夠見到我這個本質(本體)的部分,
那麼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獲不退轉~~
這講得很清楚──我的眾生(也就是他的眷屬,
在普莊嚴園裡面的這些眷屬)就都具備有這種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的條件,
都得到了伊舍那優婆夷的「本體」… 但是,
所有在那邊住很久,而沒有見過他的不算,
這就是「這個淨土」的殊勝、特勝處!
...........
法筵精點~1194(擷自講記第七參伊舍那優婆夷~22-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