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佛法中的阿彌陀經(二)
極樂世界提供了法界的入口,以及法身的起步!
極樂世界不是行者的終點站,而是中繼站!
───────────────────────────
《阿彌陀經》是佛陀對舍利弗無問自說的經典,經中盛讚極樂
世界的殊勝! 此中,在大乘佛教的世界中多有誤解。 其誤乃
誤在以中國佛教的意識形態,曲解佛陀的勝義諦: 原因乃在
不解佛教在印度誕生的背景,以及不解佛教徒修學解脫道的
目的所致!
舍利弗在諸大羅漢中向以智慧第一著稱,那麼,佛陀一再告誡
舍利弗,經中一再提及「舍利弗」達三十六次,何以故?佛陀
在告誡我們什麼?這不只是大乘修學的目的而已,它更是宏觀
佛法中的關鍵性問題。 所以,《阿彌陀經》的出現,提供了
普賢乘的關鍵性理論,茲分述如下:
一. 《阿彌陀經》中的「極樂世界」提供了第二生命的架構:
一者用以銷解第一生命中的雜貭、惡貭與習氣等…… 再者,
重構入法身、直超N+1生命的資糧。 同時,提供了第二世界的
架構,一者用以銷除五濁惡世的雜染,再者提供淨土以入法界,
直趨N+1世界的平台。
二. 極樂世界的提出直接否定了克里虛納的世界!婆羅門教中的
首神世界描述不夠清楚,而極樂世界給予了生命故鄉的詳細藍圖;
此用以解決當時諸大羅漢背離傳統信仰後的心理徬徨及信仰空虛,
彌補了聖解脫道中修學歸宿上的空白,也對佛陀教學的終極有了
明確的交待;以此標的故佛陀無問自說!
三. 此經提供了諸佛淨土、菩薩淨土、世界構成的藍圖,並給了
「入法界」的過程,以及提供入法界的必要條件; 此經並給
《華嚴大經》中的《壽量品》及《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願王,
提供了完美的註解。淨土更給世人、行者,對器世間完美的肯定
與具體的承諾;佛子不可能不重視器世間的完善與生態平衡。
四. 乾陀訶提菩薩的出現,則說明了生命存在的永恆性與恆動性,
更表達了法界的完美性與光明性。 乾陀訶提直譯為不休息,實為
永不停止的超越;就法身言為永恆的生命,就法界言一切皆完美!
此正與經末十方諸佛相互讚歎《不可思議功徳經》一般,存在的
本質即在稱讚不可思議功德,而生命的存在,更是稱讚不可思議
功德十方諸佛之所護念!
五. 極樂世界提供了法界的入口,以及法身的起步!極樂世界
不是行者的終點站,而是中繼站! 但極樂世界也不是化城,
而阿鞞跋致是法身的前置階段,或可翻作「準法身」或「在
十信位中的行者」,乃至是初信到十信位間的行者。 所以,
「極樂」是第二世界,阿鞞跋致是第二生命! 從普賢乘的
立場言,到達此標準,才是普賢乘的修行開始線,才具足普賢乘
的資糧道; 然這是就聖解脫道而言。 若就普賢乘圓融道而言,
直入一真法界,未必經由極樂世界! 此與淨土所言的易行道
大不同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