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佛法中的阿彌陀經(四)
發願往生──即是發阿耨菩提之心,願生法界之謂也!
而願生極樂,以第二生命是入法界之資糧道也!
────────────────────────────
《彌陀經》的重點是在說明聖解脫道行者出三界後,所到的
第二世界淨土;就此重點而言,《彌陀經》基本上是聖解脫道
及微觀佛法的延伸。
但是若就三世間的証明而言,《彌陀經》則是宏觀佛法的引言。
就宏觀的佛法而言,《阿彌陀經》除了首開三世間的宣言之外,
更引發「發願往生」的大乘行誼。發願是宏觀佛法中的第一特色!
所謂發願,即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願往生──即是
發阿耨菩提之心,願生法界之謂也!而願生極樂,以第二生命
是入法界之資糧道也!
其次是《彌陀經》與宏觀佛法的淵源,起自教化衆生及諸佛護念
二部分。教化眾生的部分起自「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此即往生之充分條件也!故提出一項訓練,即一心不亂執持名號,
用補少善根福德因緣之不足! 原以證阿羅漢為基本條件,今以
執持名號作為方便之法;其實,唯持名號乃補因緣耳! 但是,
一心不亂即須有善根及福德方足以成之!
是故,一心不亂執持名號,萬不可以等閑視之!且此中的執持
名號到一心不亂,即是教化眾生,矯正生命中所欠缺的部分,
以及掃除五濁惡世中的雜質、惡質,重新建立法身慧命的資糧,
此即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矣!
又諸佛護念部分:諸佛護念乃宏觀佛法有別於微觀佛法的特色
之一,亦即宏觀佛法有了泛宗教的部分,在微觀佛法的領域裡
是以自力成就為中心,所以強調生命的改造工程。 此經舉證
十方諸佛護念,即具足攝受眾生及教化眾生之功能;亦即宏觀
佛法在從微觀佛法中走出,並重新整理群眾、教義及僧團的
同時,以原來佛陀所標舉的不共外道之最勝慧,轉而有
「會三歸一」的傾向;是乃宏觀的佛法,再從印度文化中吸取
資糧,用以擴充佛教的教化圈,期使佛教教團,能從特色教團
進而成為健全教團,而能獨立生存。
此種由特色教團,進而成為健全教團的演化,到了中國,才得以
一展身手,並兌化為中國佛教,自有其主客觀因素使然!又由於
諸佛護念的延伸,產生了他力主義的念佛觀,此乃末世之流所
延伸;但他力觀的思想形成已成,念佛觀成為外道及民間信仰,
對於爭奪基層民眾信仰的市場,是有其意義的; 但對於修行與
成就,是毫無價值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