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受過現代的學術理論訓練,
你就可以排比出來了…
所以,例如「阿羅漢」
在華嚴裡是什麼位次,從來沒有人作過類比,
那我們就發現了
──初果是初信位
──二果是三信位
.......
我們受過現代的學術理論訓練,
你就可以排比出來了…
所以,例如「阿羅漢」
在華嚴裡是什麼位次,從來沒有人作過類比,
那我們就發現了
──初果是初信位
──二果是三信位
.......
從此就沒有人再講「一心法界」了,
你知道嗎? 這二十幾年來,我就是
一直在找,到底這「一心法界」在講什麼啊!?
「一心法界」是不是就是「一真法界」呢?
──不,不一樣,不一樣的!
.........
緣起法界的菩薩,它的生命結構就是
「菩薩願力」跟「眾生業力」相應,
就看你是什麼「願力」如何相應,因為
你的願力自然就會跟眾生的業力相應!
不同的願力當然度不同的眾生!
~~~十行品第六善現行~07~~~
每當我們提到這幾個基本定義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有很多觀念是很麻煩的
尤其是在「語言」的表達上,
你現在用你所使用的語言的這個意義
要來解釋古代那些人的用法,
這當中就會有很大的出入。
~~十行品第六善現行.經文參考~~
佛子,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
此菩薩身業清淨,
語業清淨,
意業清淨,
住無所得,
示無所得身語意業,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觀音五經》中最重要的
一部經典。
所謂《觀音五經》分別是:
1、《楞嚴經》中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初住位」的行法。
2、《華嚴經》中的〈觀自在菩薩章〉
──「第七迴向位」的行法。
............
本書乃二○○七年應芝加哥同修之邀,略說觀音菩薩
的核心思想之講記。 觀音類各部經典,我大多是
隨緣開講,因此不以嚴謹的邏輯見長,但每一講都是
以「正思惟」與「正精進」為主軸,並不是一時念起
的概念式漫談。
...... 所以,你要是真的沒有福德善根,
資糧不足,那要修這個法是沒辦法修的。
但事實上,不是你不能修,
你要懂得這一個要領──
你不要一修就想“師父,我這樣對不對啊?”
你一直問對不對做什麼呀? 先好好修嘛,
......... 什麼叫作「蕭條期」啊?
人生中的蕭條期就是你不能做壞事。
你看別人在做壞事都沒事,不會有事的
──人家應該八點上班,他九點才到,
喝茶、看新聞,然後打哈哈,摸摸魚…
..... 你只要具備這個「信心」條件
勇於邁向未知、一直作無盡的超越,
那麼,整個大自然,整個法界虛空界
那個局勢的力量就會圍繞著你來了。
所以我們說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定位以後,法界中所有的因緣會圍著你轉,
......... 重點是──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
你要找出方法來解決困難,不要逃避。
所以我常說:推銷員,
成功的推銷員是最典型的修行者,
原因就在這裡──能解決困難。
......... 現在,我們就要
來講這一個很重要的行法──
「普賢行願力」就是普賢乘的修法,
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
修行有兩個狀況,一個叫作技術面,
一個叫作工程面;
那其他的就都要你自己來。
....... 那麼,「普賢乘」的行法
就是這一種「存在」的自然運作,
換句話說,一個修行人,你只要
進入到這個行法階段以後,那你就
不會輕易的被外界所誘惑,
因為這個領域才是真正完美的地方。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
......... 我們在修行也一樣,
當你用你個人的力量修,那所知是有限的;
用整體存在的那種力量來,那勢力就很大了。
經文這裡所講的就是這一種「局面」,
那你修行能不能用這樣的局面來修?
.........
當沒有「你」的時候,也就沒有「我」了,
所以,只要──把那個「你」給打破掉,
就沒有「我」了,那「我執」就破了!
問題是──你無法破「你」,為什麼呢?
因為你對那個「你」有著一分貪著,
......... 所以,經文這裡講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
到底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
這就是舉起,也就是用「法界」所有的力量,
如果你要作個翻譯,就是「法界力」,
我以普賢行願力就是「我用法界力」!
......... 同樣的,別的我們不說,
現在我們要談的是「普賢行願」。
昨天講到~~我以普賢行願力故~~
大家知道,我們這裡有很多人來聽經,
但也有不少人聽了一半,聽不下去就走了,
他為什麼聽不下去會走開呢? 因為──
我都不講那種騰雲駕霧、會停在半空的、
或者在草上飛、能穿牆透壁的,所以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