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我們受過現代學術理論訓練,

你就可以排比出來

所以,例如「阿羅漢

華嚴裡是什麼位次從來沒有人作過類比

我們發現

    ──初果初信

    ──二果三信

    ──三果五信

    ──四果七信

 

這就是我們從修行中,因此,

每一個位次,修行的內容條件都很清楚

你會問“哪一部經?

──其實,哪一部經沒有!? 可是,

經典裡頭,你就找不出證據來!

因為行法經典裡,缺少法堂理論基礎

那麼法堂理論的人,缺少禪堂實踐體驗

所以接不起來

 

關於這一點,唯有兩方面具備

才能去作串連,要不然你怎麼連接?

比如說「捨識用根」、「轉識成智」,

怎麼、怎麼,又如何轉?

你又說了:啊嘛,了就

問題是──你從來沒轉過呀!

事實上,「捨識用根怎麼捨?

我們所進行禪觀告訴你

    ──怎麼、怎麼

    ──怎麼捨識?

    ──怎麼用根?

    ──怎麼轉識?

    ──怎麼成智?

這一個、一個來

你是要從禪觀立場去看

而不是從理論經典裡頭看

 

如果看不來,那你就

──從「阿毘達磨」看到「唯識」,

那這裡面有,你就去作這種研究,

可是這個研究出來,也未必哦,

因為,你必須實修來才能證果

不是研究阿毘達磨就能證果

但是阿毘達磨可以實修依據

就是定慧等持」。

 

那麼,我們「大乘行法

──直接從「唯智」下手就可以

  不一定要從「阿毘達磨」來

這是一條可行的路,我沒有否認它,

只是我們走另外一條路

你走那一條路叫 local

我們走 high-way

這樣而已

 

你要搭乘台鐵的列車慢慢行進

不要老說我們搭高鐵的不實際

雖然貴一點,但我也可以快一點到達,

唯智」就類似這種搭乘高鐵樣子,

這各人途徑路徑不同

你要修唯識的話,那就 local 慢慢依序前進

沒有說不對,因為它很紮實

站站都停,每個小站都會停靠,

高鐵不是,~~的過去了,

關鍵差別在這裡!

.........

 

法筵精點~881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六善現行07-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