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剛才講的
是一個背景分析,讓你了解──
我們所談到的這些並不是無的放矢,
那是有整個的思惟背景在,
都有它的思惟模式在。 那麼,因為
我是講經,所以就只講「經文」這一塊,
可是它背後是有理論基礎的,
這是我跟大家的共識與默契,
我們之間──共同的語言模式
──共同的思惟模式
──共同的行為模式
一定要有的! 你要架構好這一套模式。
另外,還有那「三緣念」也一定要有,
──緣念道場
──緣念法門
──緣念善知識
沒有這個就沒辦法繼續談了…
你說“師父,我是你的弟子耶”
什麼弟子? 抬槓的弟子嗎?
有了彼此之間的共識,那麼,你的
行法才好進行,不然沒辦法的!
好,說了半天,我們還有時間嗎?
還有八分鐘! 好吧,那就解釋四個字
(不知道講得完還是講不完…)
我們來看~~住如實心~~
要解釋的其實是「住」,住是安住,
我們講這個「住」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安住,這是我們通常用的意思,
就安住在這個如實心的上面。
「住」的另外一個意思是「解」,
解,解釋的「解」! 你必須了解如實心,
不然怎麼安住在如實心裡面呢?
而這個「解」又有另外一個意思,
就是左邊一個黑字,右邊一個吉祥的吉,
是智慧的意思,「黠」就有那種
我們說慧黠,是很聰慧的意思… 所以,
這個「住」本身是指智慧已開,充分了解
然後,我的心安住在這裡!
但是,我們現在的「住」跟昏倒差不多
反正你也懶得動,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聽人家說有個「華嚴」還不錯的,
我就賴在這裡,那是賴,就不是住了!
「住」是慧開意解,你的聰慧夠了,
徹底了解、如實了解了這個如實心,
然後你才能「安住」在那裡…
這「住」有這樣的好幾層的意思,
那跟我們現在的「住」──
就佔著的那個住不同義,不同意思…
所以我常跟大家講──
我們學佛要學真實性,真實的!
因為──真實,你就不怕因果。
.........
法筵精點~882(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六善現行~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