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第二句它講~住寂靜性~
寂靜其實就是「涅槃」,所以
前面講「涅槃界」,這裡不講寂靜界,
這裡就是講的「寂靜性」,那這個
寂靜性其實就是「涅槃性」。
好,「涅槃」講的是本體,
那「寂靜性」是講涅槃的作用
所以「住涅槃界」講的是那種狀態
那麼「住寂靜性」就是講那種作用
也就是──那種狀態的那種作用
「那種作用」是什麼作用呢?
~~住於真實無性之性~~
「真實性」是「無性」,那換句話說
住於無性之性這個作用是無性的作用
無性的作用就是沒有作意的作用,無性!
「無性」是指沒有作意──
你的意志沒有善惡作意的那種狀況。
這個時候的「無性」不能講是純善,
因為「純善」還是有作意,
而這「無性」是不作意的作用…
在《華嚴經》的後半階段裡
就有很多種這類不作意作用,
這裡就統稱為「無性之性」!
也就是後面還有很多可以解釋的,但是
不解釋,這要解釋開來那就太廣了…
所以它用這三個來申述,
其實,它是一個轉申一個
──涅槃界
──寂靜性
──真實無性之性
而事實上,「真實」是多餘的,
它只是用「真實」來形容「無性」,
以避免跟虛妄的那種無性相混淆,
它是講這樣的一種狀況…
所以它把這三句跟後面作結論
來總結前面兩句,一共是五句的總結。
我們看到~~言語道斷
超諸世間
無有所依~~
這三句裡頭講的就是「如實心」
這個~~正位真如法性
涅槃界
寂靜性
真實無性之性的這些狀態
就統稱為「言語道斷」。
那麼,「超諸世間」、「無有所依」,
這兩個詞是同義詞,因為──
超諸世間是不用大腦,不用意識
或不用意志;
無有所依也是不用意志的,
所有用意志、意識都「有依」,
而「無有所依」是「無依」,
這個部分大家要留意一下了… 這段經文
很簡練,但是充分表達了《華嚴經》裡
「唯性」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已經
是很完整的作了一個純理論上的說明。
好,我們就先休息一下,再繼續。
法筵精點~899(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六善現行~08-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