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接著“何以故”之後他說
~~菩薩作如是念~~
(一百八十四頁的這些經文
比一部《心經》更難講)
~~我應觀
一切法界如幻(這直接就講了)
諸佛如影
菩薩行如夢
佛說法如響。~~
這裡要留意了,到“佛說法如響”
這裡應該是白點.句號。
那麼,接下來就開始有一些解釋了,
它是兩種語言模式。
~~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
差別身如幻, 行力所起故
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
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好,那後面的經文是另外一個“念”了。
前面也講過復作是念、又作是念…
“念”講了很多。
現在我們來解釋“念”是什麼。
這個“念”你就要看生住異滅的圖,
這個“念”跟這個圖有絕對關係。
我是用生、住、異、滅這四個詞
來解釋這個圖,結果就變成它的名字了…
那不要緊,大家好記就好,我們來看
──這個「生」階段叫作“本體念”
──這個「住」階段叫作“生滅念”
──這個「異」階段叫作“善惡念”
──這個「滅」階段叫作“變異念”
它有四個階段。
這個「生」這裡叫作“念”,
“第一念”是指這個念,弄清楚了。
那麼,
「住」叫作“生滅念”(它是識)
色受想行識統稱為“識”,看到了嗎?
此識有無量念(一個識有無量念)。
這個「異」的階段叫作“善惡念”,
這是概念,叫做“概念”
一個“概念”有無量“識”
一個“識”則有無量“念”,弄清楚了。
接下來,
第四個「滅」的階段叫作“變異念”
這個是意識形態,統稱為“意識形態”
一個“意識形態”有無量的概念,
一個“概念”有無量的識,
一個“識”有無量的“念”。
......
法筵精點~760(擷自十行品第七無著行~08-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