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行程公告】
目前分類:哈! 寶在這裡! (198)
- Apr 18 Sun 2010 15:53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1
- Apr 18 Sun 2010 15:52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2
- Apr 18 Sun 2010 15:50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3
- Apr 18 Sun 2010 15:49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4
貳、自佛教之發展歷史上定義
一、從歷史演變的大事管窺
無論是《廣弘明集》或《法苑珠林》等史籍記載,凡稱佛教始傳中國,
皆曰與秦始皇、漢明帝有關,然此皆屬「傳說」階段之佛教。 自明帝
- Apr 18 Sun 2010 15:45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5
- Apr 18 Sun 2010 15:43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6
…………
禪觀行法自安世高首開風氣之先。然以草創,規模未備,此土眾生
之資糧未具,何得而能登堂入室也!且安世高等人於其時所傳授者,
為行法之芯片耳,無以發揮作用,滿足國人修、齊、治、平之理念。
- Apr 18 Sun 2010 15:42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7
三、總結歷史發展的趨勢察覺
華嚴宗歷代祖師,無論於古、新十玄門中,皆列有「秘密隱顯俱成」
乙門。 雖原文意在法界存在之不可思議、不可以大腦臆測,故稱
法界之存在具有隱、顯兩相,並以此不可思議相,號曰「秘密」;然
- Apr 18 Sun 2010 15:41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8
參、就學理之發展背景而定義
佛教發展進入中國之後,大乘佛教中的中觀論派,對於中國的哲理、
文化、視野等各方面,確實起到很大的影響,引發了士大夫極大的
興趣,且產生實質性與全方位的作用。 然佛教之所以有別於中國
- Apr 18 Sun 2010 15:38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09
一、中觀論派的發展歷程
大乘佛教的中觀論派源自龍樹,其後發展至龍智、提婆等人,然於
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中,卻未必盡如印度佛教的發展歷程。 中國
佛教的中觀論派,雖遙承龍樹菩薩為初祖,卻有一套屬於自己的
- Apr 18 Sun 2010 15:36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0
- Apr 18 Sun 2010 15:35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1
三、總結學理發展的趨勢而論
中觀論派於「理」上著墨,故有唯識、唯智、唯性之雜華莊嚴,亦頗能
滿足中國士大夫之需要,故能上達天聽、響徹朝廷。 而瑜伽行派於
「行」上苦苦追求,故於「唯行」依法堅持不放,以唯行始稱修行,
唯行能離苦得樂,唯行始能轉凡成聖;不行,徒言無益! 此乃於因地
- Apr 18 Sun 2010 15:34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2
…………
前述可知,中觀論派即「四大教派」,約「顯」; 而瑜伽行派即
「四大宗派」,稱「密」!謂四大宗派處於行起解絕」之狀態中,
然其行法仍各具次第,不可濫也! 又此四大宗派之行法,縱然
各具形式之不同,參究其行法之次第,皆不出三階段八部行法;
- Apr 18 Sun 2010 15:31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3
- Apr 18 Sun 2010 15:29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4
二、自歷史之流變上觀察
義淨於《南海寄歸傳》稱:印度大乘無非中觀與瑜伽兩部,實乃中觀
與瑜伽皆大乘之一部。更明確地說,中觀論派(顯)與瑜伽行派(密)
實為大乘佛教之一體兩面,自不可分也! 唯是一,何有二耶?
- Apr 18 Sun 2010 15:28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5
- Apr 18 Sun 2010 15:26
顯密兩教定義之芻議~16
…………
中國佛教思想之第三期發展,雖不能與印度佛教的第三期發展相提
並論,然以道安為分水嶺,並開元三大士為界,即可將大、小乘及
金剛乘的思想劃分開來。 同屬第三期佛教思想的真言密,在中國
- Apr 17 Sat 2010 16:24
密教與陶瓷~1
密教與陶瓷
〈論文摘要〉
佛教淨土觀念根基於三要件,即智正覺世間、眷屬世間、器世間
三要件的成就。 器世間的機能表現在生活空間的一切皆須自給自足,
唯此方足以構成佛國淨土,本文唯就道場設窯燒陶一節立論,以此
- Apr 17 Sat 2010 16:21
密教與陶瓷~3
密教與陶瓷
壹、淵源
就宗教整體的立場而言,道場是宗教依託的基地,所以,道場實際上
是一個具體呈現完整生活機能的生活社區;構成此一宗教生活機能的
社區,若能具足三要件,即是佛國淨土的縮影。 此三要件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