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持瑜伽處」是相對於三賢位當中的
第一個「十住位」菩薩修這個部分。
這裡頭你要分的話,那到〈十行品〉的十行位
就是修「第二持隨法瑜伽處」,
菩薩相品第一、
分品第二、
增上意樂品第三、
住品第四,
這就〈十行品〉的「十行位」這個位次所修的。
那麼,「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分有
生品第一、
攝受品第二、
地品第三、
行品第四、
建立品第五,
這些是「十迴向位」的菩薩修的。
最後,「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的
發正等菩提心品,
(這是登地位菩薩修的)
「登地位」就是七地以前(初地到七地)
那八地以後,我們就稱為「大人位」了,
「大人位」就是得體,得形而上本體界的本體,
這個時候又叫作「有餘依涅槃」,就是
十七個 bhumi 當中的第十六個有餘依地,
到等覺位是「有餘依地第十六」;
那「妙覺位」就進入無餘依涅槃了
(無餘依地第十七)
最後成就「圓覺菩薩」。
那麼,
很多菩薩是已達「妙覺」而不示現成佛的
~~這個「等覺位」到達某個程度,
他就成佛了,就是「妙覺位」了
但是他不一定要來示現成佛~~
要留意到 ── 不是每一個都會來示現成佛,
他只是有緣來示現,無緣他不來示現的,
那直接就進入圓覺位,那叫無餘依涅槃,
所以等覺過來就是圓覺。 那麼妙覺是顯相,
如果是不顯相,就直接進入「圓覺」了。
而這個在修行位次當中,是沒有畢業典禮
也沒有畢業證書的,大家要留意到了
~~一個「位次」過一個「位次」,
並沒有具體顯眼的分野,但是
生命的「質」是不一樣的~~
要留意這一點,這跟一般是完全不同的
而行者自己本身很清楚、很清楚這件事。
...........
法筵精點~1271(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八難得行~01-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