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沒有目的性,隨緣善巧示現,
所以他的示現就不受業報;
那你有目的性,你就有業報…
──────────────────────────────────────────────
……… 我們常提到
尤其大乘佛法是架構在眾生身上,
但你不要以為你是在度眾生,這是我們
一再講的,我們哪是度眾生啊!?
當然,
對佛菩薩們而言是“度眾生”沒錯,
可我們這凡夫怎麼度眾生呢? 自己都
欠人度了,你還有什麼本事度人家?
所以我們只能叫做“服務眾生”──
服務、服務,只能服務眾生哪!
所以你就會發現,你要服務人家,
我幫你把椅子擦一擦。
只聽得他說:拿開,我用白手帕擦
不要你的黑抹布,細菌太多了…
你會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不是你想度眾生,人家就會讓你度了;
不是你要服務眾生,人家就肯給你服務…
不是麼? 我們
到餐廳吃飯,不也是都還自己帶著環保碗筷!?
你看人家碗筷洗得多乾淨哪! 洗得再乾淨
也還是收到一旁去,哪個對啊? 都對嘛!
人家要方便你、幫你服務,你又嫌人家,
說是不環保,這就是問題了。
所以你要懂得──
菩薩發這個心念的時候,前面所講的──
無性為性、無為為性就出現了,
所以菩薩作這個念是在第一念──生住異滅的
「生」那一念,而不是在異、滅的階段,
你要留意到這個部分。
所以,
他在做的時候絕不後悔,不會後悔!
我們會想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菩薩不會、不會有這種怨言,
有怨言就是有怨氣嘛──真是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不要理他!
這叫什麼菩薩嘛? 菩薩怎麼會這樣想呢?
菩薩不會講這種話的。
所以我們要留意到──菩薩所在的心境,
他那個境界跟我們凡夫是不同的,
我們凡夫所祈求的會有一個目的性,
~~菩薩沒有目的性,他是隨緣來
隨那個緣,他善巧示現,所以
他的示現就不受業報~~
那你有目的性,那你就有業報、就有業報,所以
這一段所講的,基本上都在同一個架構裡。
........
法筵精點~449(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六善現行~1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