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繼續看下一偈
~~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
「意常明潔」: 這個意就是意根;
常明潔就是講「意業」,意業很乾淨、不沾染,
那就表示「六識」很清淨、六識很清淨。
「於三界中無所著」: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不執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這個「戒」是規範,
規範什麼呢? 在我們的行法中來講,它叫作淨化,
就是要淨化!戒就是淨化。 那麼,這個「戒」
為什麼要規範你? 現有的社會規範還不夠多嗎?
學了佛又再多加個戒,什麼大戒、小戒一大堆…
為什麼人要那麼辛苦,要讓人家這樣來束縛呢?
你留意到了嗎?其實,「戒」不是要束縛你的,
它是幫你作身口意淨化用的(淨化以後才能解脫)。
但事實上,淨化了以後,要講解脫,那還很早!
「淨化」可以這麼說──淨化以後生命才能成熟。
也就是凡夫身需要淨化,使他的凡夫身能夠成熟,
要能夠淨化你的凡夫身,才會成為標準凡夫
──標準的、正常的「凡夫」!
但是,你如果有扭曲、不夠成熟的狀況,尤其是
那種心智年齡沒發育的,那就沒辦法修行了。
一個人看起來像五六十歲,其實只有十三歲!
為什麼說是十三歲呢? 只要看他講話處事的態度
就知道了──講不出合理的,沒有結論…
什麼都要「好玩、好看、好可愛」,就行了,
每天還用著兒童牙刷,反正他「開心」就好…
當他的「心性」一直停留在這種年齡階段時,
那修行就會有問題了。當然,那他也會跟你說
“我想要修行”可是他根本不具備修行的條件,
因為他不成熟──他沒有能力成熟
──經常情緒波動很大
──好惡之心很明顯強烈
(那都是不夠成熟的表現)
所以,一個成熟的人有四個條件:
(一)能夠客觀的觀察事物。
(二)對於事物能夠條理清楚的弄明白,
叫作如實的登錄。
(三)他可以作冷靜的分析。
(四)能夠立下公正的判斷。
這就是成熟的象徵,做為一個「成熟人」,
我們都用這個量化工程的標準來看。
...........
法筵精點~1638(擷自講記十行品偈頌~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