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賢菩薩的功夫是騎著大象在這毛孔中,可以
走十二年,那毛孔還沒走完,你看那毛孔有多大?
有人有這種毛孔,你知道那個人是大到什麼程度?
你大概想像不到,光是那毛孔就把你嚇死了…
他眼睛會有多大呢?萬一他打個噴嚏,你最好是
跑遠一點(我想其實跑再遠也沒用,你最好躲到他後面)
所以,我們很難去思考所遇到的狀況…
你可能以為──我業障怎麼這麼重!
──這個法怎麼這麼難修?
不是的!這「廣大諸國土」要跨越過去,
其實並不容易,那你急什麼呢?就因為你急
所以你會覺得業力重,你修這個法很苦…
“人家修一千座就完成,我要修一千萬座”
那多了一萬倍你怎麼辦呢? 當然就很苦啊!
可是,如果你知道──將來我所成就的國土
也會是一千萬倍! 那就不一樣了(當然不一樣)。
有些人賺錢還碎碎唸:“生意這麼好幹嘛?
忙死我了,累得要命!”(你福報大還嫌?)
這就是你看得到、看不到!所以我們說
──「用心」很重要,這第一個。
第二個是講他能活用的「更相涉入各差別」
微細的、廣大的國土各有不同,相互交叉在一起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這種情況…我常舉這個例子:
我們「一個人」,其實不只是一個身分而已,
──在我爸爸的面前我是兒子,
──我在我兒子面前就是爸爸。
那麼,“爸爸就爸爸,兒子就兒子,
請問你到底是爸爸、還是兒子?”(傻了)
你說:我既是爸爸又是兒子!(你說什麼呀?)
其實──你在爸爸面前,你是兒子
──在你兒子面前,你就是爸爸(對不對)
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更相涉入」的時候,
那你就會糊了,容易糊掉,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
在這裡不會糊掉,他能夠很清楚,而且,不只是
一個一個的條理很清楚,交叉起來也很清楚,
這就是「智慧」。
我們看到這個經文是從「宏觀」立場來講的:
這個「智山王」就用「國土」直接來作比喻,
說這國土內的境界,他都很清楚… 那麼,
前面一個勤修三昧法門的「普見者」
是從「微觀」的立場看。
...........
法筵精點~1637(擷自講記十行品偈頌~16-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