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記得這一點!
~~「思惟到」不表示你「做到」~~
我們這些老菩薩們已經聽了好久、好久…
光坐在這現場聽的,沒有萬百個小時
也有好幾千個小時啊,你聽聽聽聽…
開悟了沒? 當然開悟──滿頭大霧啊!
那不叫開悟,那是被迷霧所籠罩,
你一直處在五里霧中,那不叫開悟呀!
「知道的」不算,那都屬於理法界的。
那麼,「理法界」可以給你什麼呢?
就一個「信心」! 但是,你要知道
~~這個信心還是虛妄的,
你必須要經過「事修」,
就是「事法界」的鍛鍊~~
你沒有經過「事法界」的鍛鍊,不算!
我們有不少同修就是突然間撞進去的…
一剛衝進去的時候,那個衝力非常大!
他以為衝進山門了,結果──原來是
撞到「華表」那根柱子… 那你就知道
那不是頭破血流而已,那叫肝腦塗地,
這就是激情型的人,一炮而死,
這死得好慘哪,而且很壯烈…
修行「事法界」的部分
~~不能激情,必須理性、冷靜,
要不迎、要不拒,很順的隨它去~~
那很快就會進入狀況的…
但是有個忌諱,「事法界」的修行
並不是你一般大腦思惟所想像的!
我們常提到的「修行五大敗筆」
── 自以為是(這就是第一條敗筆)
── 一廂情願(這是很麻煩的,你自己想的)
── 想當然耳(還不就是這樣,修行就這樣啊)
那麼,
自以為是的,程度低的馬上就反駁,
啊…程度高的比較厲害──用寫的!
寫了一堆他自己的,我都看不懂…
他說“師父,我這個是禪詩耶”
禪詩? 你要寫能讓人家看得懂的,因為
禪宗的公案有他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
你就自己發明的,根本不符合這種模式…
那些禪公案是人家在禪堂裡開悟的紀錄,
你不去開悟,反而去研究它的語言模式,
那能有什麼成就嗎?!
但是,
經典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是很重要的,
要不然,那些「經典」你就是看不懂了!
「經典」是開悟前要看的,你要留意到,
那「禪語錄」是驗證紀錄,是在禪堂裡用。
所以,你研究禪公案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
不是完全沒用,那在學校裡頭寫博士論文,
或者是當學者教授的資料,那也有用的,
但是在我們修行上來講用不上! 所以,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這是絕對的標準。
那麼──自以為是
──一廂情願
──想當然耳
──先入為主
──以偏概全
這五個是修行上所不容許的,
這就叫作「五大敗筆」。
...........
法筵精點~1215(擷自講記第七參伊舍那優婆夷~23-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