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在印度
要入「海印三昧」的人當然有很多,
只是他們大多在森林裡用功修行,
通常你是遇不到的… 所以,他們
有了成就以後都會做記錄,記下來。
因此,把當時的〈入法界品〉
從晉譯本「六十華嚴」的十九卷經文,
跟唐譯本「八十華嚴」的二十一卷經文,
那擴充到「四十華嚴」,後面就多了這一卷。
這一卷「十大願王」是要做什麼呢?
因為他是在「事法界」裡頭,
不是在理事無礙法界裡頭,
也不是在理法界裡頭,
他是在「事事無礙法界」裡頭,
那用「事」來講就可以、就簡單了,
這個沒有辦法用「理」來講,所以他
用「普賢菩薩告善財童子言」來說「事修」,
也就是講「現象界」的修行法,
而不是講「本體論」的修行法,
這就很清楚了。
為什麼會有這一卷? 因為這些大德發現
光是講「本體論」的修行法不夠具體,
眾生要行持會有困難,那現象界要怎麼修行呢?
所以就有這麼一卷經文提供給這個時代的眾生
作為一種方便跟接引的契機,重點是這樣。
所以,你想要對《華嚴經》有徹底的瞭解,
那就必須具備有「世界觀」和「歷史觀」
如果沒有這種概念,那你根本沒有辦法。
在古代是無法展開這個部分的,
古代的人又沒出國,他怎麼知道
南天竺在哪裡,什麼是「天竺國」啊?
只聽人家說那是個分有五區域的國家,
所有的區域合起來就叫作「五天竺」…
五天竺生成什麼樣子? 不知道啊!
還記得有一年上五台山時,我們師父
就説“這個牛奶是最好的黃金牛奶”!
(我自己就想,不是特侖蘇牛奶最好嗎?
在北緯四十度的地方不是最佳乳都嗎?)
但是,它這裡就有全世界品質最好的牛奶,
而且那牛奶擠出來,當場就可以喝…
我們是嚇得要死,他說“這牛奶好”,
那就再加溫煮一煮,給你嚐嚐!
為什麼這牛奶那麼好喝,你沒去就不知道,
這就是你要去到那裡,當場喝喝…
那才知道是怎樣好喝的滋味啊!
..............
法筵精點~820(擷自昆明講記十大願王新探~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