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
不講華嚴,用別的思想可不可以?
也可以,但是那個思想要有那麼完整的
各種因緣湊合在一起(眾緣和合)了,
其實,取用什麼名稱並不重要,
所以,其他世界就不叫作《華嚴經》,
它用別的經典來作闡述。
〈毘盧遮那品〉上面就舉了四個例子
各種不同的經典出來,它不一定要用華嚴,
只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剛好是因緣這麼具足,
它才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思想代表。
所以我們說
──華嚴思想是人類文明的顛峰之作!
──華嚴思想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
是有它的道理在、有道理的,因為
剛好發展到那個時代,產生了這樣的變化…
那我們再看看中國文明發展的歷史,
中國文明發展史也同樣產生這種現象。
第一次中國文化的大結集,我們都講
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齊鳴,
其實不是!
第一次中國文明的成形是在周公時代
那時候把當時所有思想界的思想匯整起來
成為八大類,叫作八卦(不是現代流行話,
現在橫行肆虐的形容詞“八卦”一詞,跟以前
正統稱謂的“八卦”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
~~八卦重之六十四~~
因此,把它說是分成六十四類,
也可以,但是不一樣,基本上是八大類。
《易經》的六十四卦裡,每一卦有六個爻,
@6 x 64 = 384,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而“三百八十四”剛好是當時所有思想界
哲學論派當中有三百八十四派,
當時的思想就總其成了。
爾後,經過五百年到了春秋戰國時,
把這些思想重新整理,作了個大融合!
這個整理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第一次擴大
是在春秋戰國,可以說是第一次擴大
但是,總其成是在周文王武王的時代,
後來周公才完成了這第一次的擴大。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
中華民族的文化又作了第二次的擴大,
其實這一次是中國人在作一番整理,
在整理的同時,佛教思想來到了中土,
這已經是中華文化的第二次擴大了。
那麼,
第三次擴大是現在,這都是因緣!
現在是西方的效率文明進來了,
因為中國人對效率並不是很在意,
中國人重視的、講究的是“功夫”
而功夫不是效率所能取代的,
知道嗎? 功夫不是效率所能取代!
現代人是只講效率,不注重功夫,
那講效率就會浪費很多的資源,
大家或許會以為──
既然效率那麼高,怎麼會浪費資源呢?
沒錯! 效率越高就越浪費資源。
...........
法筵精點~702(擷自草堂講記华严导读~31-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