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法界論

就真理而言,約「」即為「法身」,約「」即稱「法界」。

此就「法界」而言,賢首國師曾提出「一心法界」,此乃

言「用法界」,但此一思想建設並未完成!

於時,清涼國師接著提出「一真法界」的概念,此乃言「體法界」,

而後即運用「四法界」來說明法界,然卻有引自「法界三觀

之餘緒,亦未充分發揮「體法界」的思想建設!

 

此等或與唐武宗滅佛以後,古典華嚴義學思想發展之停滯有關;

當今的華嚴思想工作者,即有圓滿補足之責任。  筆者今就

「體法界」及「用法界」,分別陳述於后:

 

1、先探「體法界」:

(1)事法界

此即三界內森羅萬象,一切人、事、物等種種對待關係,

尤以前述「四大現象」,總括一切煩惱與大腦之運作,

唯是「識性」作主,故曰:事法界

 

(2)理法界

約小乘,即灰心泯智,不染紅塵,亦不長善根,唯內守空寂之境,

以「純理」故,曰:理法界。  寄圓宗,介於七信至九信位間;

約華嚴,此理法界則更加第十信位,以此十信為法身位(即

圓教初住位)之前行也! 又,於此第十信位,視事法界為眾生界

理法界為菩薩善根之培育也! 唯至十信終心,菩薩善根方滿,

入法身境! 故此理法界,以三乘、一乘之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

 

(3)理事無礙法界

於此理事無礙法界菩薩善根中之願力,能與眾生之苦難相應,

拯溺、救苦而無礙; 此時,存在于生命中之菩薩本願力,已成三昧力

能與眾生之業苦相應且能化解之,乃為菩薩願力眾生業力相應區塊。

此中所稱之「法身大士」,乃介於圓教初住位以後七地以前之功行,

總有三十七位次,此即金剛界根本成身會上的三十七尊行法  又,

四十一位中的另四位,則為三賢位後登地前加行位,故金剛界

四大明王表之。

此理事無礙法界,乃「菩薩種性」生命本質的完全展開,故于法界中

見法身也! 體法界本自如如,非是菩薩道難行,但以生命之狀漾是

如此波瀾壯闊,而生命的奮鬥更是如此浩瀚無際、無有窮盡! 是知,

普賢菩薩於十大願王中提出「四無盡境」──虛空界盡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乃盡!即此之謂也! 吾人學佛、修道

的過程中,亦當親歷法界殊勝不可思議也!

 

(4)事事無礙法界

此生命體中,唯是純真,唯有「真智」與「自性善根」,乃圓教

八地以上五位大人的世界,為一「純靈」的靈性世界。

以此世界中,生命不生蕪雜之相應,故無有眾生業力之四大現象

百千煩惱等,此生命體,唯是自在、唯是無礙、唯是純美! 

 

       茲就相對于前,表之如下:

  

    

1.事法界  

 

紅塵混混世界

 

 

 

2.理法界

 

 

內守幽閒世界

 

此二為過度區域

前者自我成長

後者他成長也。   

 

 

3.理事無礙法界

 

大悲願行世界

 

4.事事無礙法界

 

靈性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