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伍、結語──新古典華嚴思想的展開

                 與第四期佛教思想之合流

 

古典華嚴思想中,杜順和尚乃一位關鍵性人物,其詮釋之「法界三觀

論述中,實乃將中國佛教思想,大略劃分為三個階段,亦即:

 

◆ 將佛世時期之「三法印」思想,轉為一法印(即般若空性)思想:

此即真空絕相觀,乃「第一期原始部派思想」轉入「第二期大乘

思想」。

 

◆ 將一法印之「空性」思想,轉為人性思想:

 此即理事無礙觀,乃「第二期大乘思想」轉入第三期真言密教思想

 

◆ 將「人性」思想,轉為生命情操式人情味)思想:

 此即周遍含融觀,乃第三期思想建設之中軸線,遂有關於「法身」與

法界」之思想探討。 又,此二論之系統化工程,正是新古典華嚴思想

所應當承續的責任與使命,亦即轉入新時代第四期佛教思想之最佳時機!

 

此一劃分法,淵源於杜順和尚,乃華嚴宗人對于中國佛教思想發展史

階段性分判標準,且亦符合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發展軌跡,亦即:

◆ 第一階段「三法印」思想,即第一期之「原始部派佛教」思想。

◆ 第二階段「一法印」思想,即第二期的「大乘佛教」思想。

◆ 第三階段「人性」思想,亦即第三期的「怛特羅密教」思想。

 

人類歷史上,關於思想史的階段式劃分法,皆可因學者提出之論證

而定位。本文所提列者,僅為一種輪廓式的概念,雖未足以成為定論,

然卻可多加以運用!  此中,新時代的華嚴思想,自今而後不以

」或「階段」命名,乃直呼新古典華嚴思想」之發展! 

然于中國佛教思想之發展史上,則沿用「第四期佛教思想」之稱,

令二者有所區別,且能傳承歷史之餘緒耳!

 

古典佛教思想中,無論是華嚴會鹿苑會的尊宿大德,普遍致力於

思想建設,其目標即在「佛境界」之呈現。 逮至盛唐,可謂已達中國

古文明之顛峰狀態; 然而,中唐武宗毀佛以降,佛教思想發展停滯,

遂致無以為繼! 古典佛教思想之建設,雖是傾向于思想理論架構

之建置,但對於人生方向之指導

        民族文化之交流

        人類族群之融合

      以及社會基層之教導等,皆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者,即佛法深入社會關心民瘼解決人生的疑惑以及

人性暗藏的恐懼,對於安撫流浪的人性與靈性,皆起到決定性的療效!

因此稱宗教為一切文化思想之源頭,乃人類靈性之產物勢不可廢也!

然,時至今日,西方主流文明之普世價值觀並非如此,反倒訴求外在的

物質、欲望等,遂致喪失人性、輕蔑人性; 如是強調物欲之發展,

便影響佛教生存的基本條件,加以佛教道場破毀僧團破滅僧伽

教育之闕如等,佛教與僧團皆不再對社會起到積極性的建設作用。

 

因此,無論「新古典華嚴思想」之發展也好,「第四期佛教思想」之

展開也罷,勢必要改弦易轍,不能再消極地停滯于思想建置之層面,

更應當運用僧伽對生命真理的體驗,於架構佛教思想系統之同時,

透過「理事無礙」法界的運作,同步建置一套淑世之標準制度

令三世間皆得圓滿!  換言之,非但于智正覺世間中,展望

佛法之不可思議,更將展現佛法于器世間眷屬世間的雄厚實力,

從而共建世間法界大同盛世,以及和諧完美人間天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