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動物一生裡頭的行為都是本能,都是本能…
只有人可以調教,受戒是最具體的一種調教!
你沒學佛之前也有「戒律」,那叫作「道德律」。
過年時媽媽會跟我們說“過年了,要說什麼呀?”
那你就:爺爺新年好,恭喜發財! 還有還有
大人教我別忘了說「紅包拿來」! 就明明教你
前半段,怎麼會跑出後半段的紅包拿來呢?
你在教這些的時候,就是一種「戒律」
──人家給你東西吃,你應該說「謝謝」
──不小心打翻水了,就說「對不起」
──「請」幫我忙,或者說請進、請坐、請說…
我們說請、謝謝、對不起,這就是三個基本的
戒律,你不要以為這沒什麼,你不懂得這種禮貌,
人家就說你這個人沒家教哦(是不是呢?)
那這些是什麼呢?這其實是道德律,是一種規律。
它很輕很輕的,沒有錯,它並不是什麼很大的事…
人家給你東西──你不「謝謝」,人家也無奈啊,
又能怎樣呢(但是,對你沒好感)
那麼,你為了要讓人家有好感,為了在人生中
「處事」能夠順利,不要有挫折、不要有障礙,
那你就要給人家好感…那就要──多「請」
──多「謝謝」
──多「對不起」
這些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為人處事」呀
為人處事的這些都是「紅塵」中的基本「戒律」。
這些都是基本戒律──為什麼我們開車靠右邊
──為什麼有一定的規範
──為什麼不能超過多少公里
這也是「戒律」呀,只是它是「紅塵」中的戒律,
所以又叫作法律、規律、紀律,這些都是戒律。
那麼,我們發心想要進入「靈性」的傳承裡,當然
也有「靈性」傳承的戒律、規律這些嘛(對不對?)
所以,你不要看到「戒」就怕了,沒什麼好怕的…
它是讓你成就靈性的成長嘛,靈性要無限成長,
我們要無限的超越… 所以它有一個基本的,我們
叫作「消極」的限制,可是它也有積極的鼓勵啊!
──不該做的不能做,做了「犯戒」
──該做的要去做,不做也「犯戒」
這「戒律」有兩個基本精神,所以,我們站在靈性
的立場上──如何「不犯」靈性而增長靈性
這就是「戒律」嘛!
所以你要「入懺」的時候就要具備有這種「態度」:
我要進入靈性的傳承裡,那我資糧道不足的部份,
所欠缺的要怎樣具足起來呢? 或者我有哪些
不該有的,缺點有太多的,那要怎麼樣給除掉?
一定要自我反省嘛… 很簡單講就是這個工作!
而這個自我反省的工作要怎麼做? 這就關鍵了…
那要「怎麼做」呢? 這就進入到「懺法正行」了。
懺法正行的範圍很廣,我們接下來跟大家談的
就是這個部分。
我們看到,在每一個「正行」之後,都要有「讚」,
稱讚、讚揚,之後就結束了… 那麼,因為它很長,
你每天在做,所以每天要「入懺」,每天要「出懺」。
「入懺」的態度調整好,就去進行那個部分…
然後,接下來的這個「讚」跟前面的「讚」不一樣,
不是在供養的,它是一個句點、一個「確認」,是
確認──我這樣的懺法正行是對的(作一個確認)
然後就「出懺」,出懺不是我拜完懺,那罪就消了,
不是!「出懺」就是這個「作法」的部分我做完了。
關於這個「懺」啊,我們還是要來談一下:
──「罪有沒有消」這是一回事
──「懺」最重要的是在積功累德
因為他在累積「資糧道」,這你要留意到!
《地藏經》大家讀過吧? 《地藏本願經》裡頭
不是有業海嗎? 業海,有「三重業海」啊!
...........
法筵精點~1811(擷自講記梁懺玄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