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玄談08~~
我們通常談到這個「緣起」的內容,一般大概
就像講故事一樣,但是,我們個人的認識跟珍惜,
這才是真正的緣起! 如果你不認識、也不能珍惜,
這個「因緣」就不存在了,不存在的,你知道嗎?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讚歎地說“哇,好羨慕你哦!”
那個被羨慕的人卻很木然:這有什麼好羨慕的???
你之所以羨慕,是羨慕他有一個因緣很好… 那麼
他說「有什麼好羨慕?」 就是他不認識他的因緣!
我常常舉這個例子:一個有爸爸的人嫌爸爸囉嗦,
“我都七十了,他九十幾…你看,他壓著我七十年”
那沒爸爸的就說:“我命苦啊,七歲就死了爸爸,
我活到七十歲了,六十幾年裡都沒有爸爸哪!”
另一個是覺得「爸爸九十幾歲還壓著我…」你看看,
到底你是渴望能有爸爸? 還是不要有爸爸呢?
這就是一個因緣,因緣哪! 其實,「有爸爸」跟
「沒爸爸」是平等的,你知道嗎? 怎麼平等呢?
你不珍惜的人,那有爸爸、沒爸爸,兩個都是業障
那珍惜的人,有爸爸、沒爸爸就兩個都是福報啊!
這就是問題,這是很明顯的一種狀況…
有的人說──唉!夜夜輾轉難眠,失眠好痛苦哦!
另一個說──哈,睡不著多好? 正好精進到天亮!
所以,一件事情的好壞,決定在你是怎麼看它的?
沒結婚的說“我真命苦啊,沒有老婆幫我洗衣服”
結婚的人就「還好你沒結婚! 結了婚那你才知道」
呵呵,到底是該結婚呢? 還是沒有結婚的好呢?
就這麼一件事情,那你是有兩個態度在看待的…
你以一個正確的態度來看──那麼它是好的,
以一個不正確的態度來看──它就是不好的。
這沒有辦法下定義說到底哪個是對、哪個不對?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你「只要幸福」就對了!
那對修行人而言,能夠助你道業成長就對了!
所以,我們能有這一會的好因緣,就是這樣啦!
現在,開始要進行的時候,這個叫作「入懺」。
──「入懺」是個入口(開始)
──「出懺」就是出口(完成)
那入定或者由定中出定,也是一樣有入定,
有出定。
同樣的,修行也是有入口處、有出口處:
我們的下手處叫作法門,這個就是「入口」處;
修到最後成就出去了,這就是「出口」嘛!
那麼,這樣修行要修到什麼時候才完畢啊?
──就這輩子來講,沒完沒了的了(你放心)
那不行啊,這到底要修到什麼時候呢?
──就一直修一直修一直修… 修到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什麼? 你不知道,肯定是不知道、
當然不知道,你要能知道的話,你就是再來人了
你已經到過「止於至善」那地方再回來的嘛!
所以我們再怎麼跟你講,你也還是不知道,因為
你沒到過「止於至善」,那你怎麼會知道呢?
那麼,這世間有很多人是 ── 他得一點點啊,
那他就「以為」到達了,這個是最麻煩的事哪!
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得少為足」! 其實,
得少為足這個詞不太好具體的形容,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偶爾得到了
這個小變化的經驗,他以為這樣就夠了。
...........
法筵精點~1808(擷自講記梁懺玄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