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那麼,這後面的經文
就是「別說」了,要分別開來,一一詳說。
而要談到這個「別說」部分之前,
它還先為前面「總說」的部分作了個結論,
這裡總共是列了十個,談到
~~你發菩提心要怎麼證得~~
他就一一舉例說明這十個要項。
後面是「總結」的部分,
所以他講~~如是略說~~
簡單的提了十個
~~不為滿一佛誓願故
不為往一佛國土故
不為入一佛眾會故
不為持一佛法眼故
不為轉一佛法輪故
不為知一世界中諸劫次第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心海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根海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業海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行海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煩惱海故
不為知一眾生種種煩惱習氣海故~~
「乃至」就是前面講了一共有七個,
也就是第一至第六個是講「器世間」的部分,
以及後面的「第七個」以後,也有七個,
那是針對「眾生」的部分來講的,
所以它分兩個部分
~~乃至不為知不可說不可說轉
佛剎極微塵數眾生
種種煩惱習氣海故
發菩提心~~
那後面我簡單作個結論
~~何以故
菩薩為欲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悉無餘故發菩提心~~
最後總說
前面講都「不為一」乃至好大好大的數量
他說不為這些… 那麼,他是為了什麼?
為了什麼緣故而「發菩提心」呢?
~~為欲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悉無餘故發菩提心~~
這是「總說」,是從第一個來說的,
那先提醒各位──我們明天就從這個部分
再繼續講… 因為這是一個結論──
這整個前面所「總說」而講的那一大段,
就是從這裡開始要講「結論」了。
好吧,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
法筵精點~1293(擷自講記第七參伊舍那優婆夷~26-1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