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繼續深入來談一個
佛教生態上比較嚴肅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原始佛教的僧團都是封閉的,
就沒有這種狀況,因為平常不用出門…
要出去那就──自己背著僧袋
自己去化緣
自己去辦事
你知道嗎? 就這麼單純,沒事的!
可是,
今天你到了我們大乘國度就不一樣了
你必須要經常出去教化眾生,那麼
你會請款出去,這你就要小心了,因為
──所請的款都是十方眾生的錢哪!
所以,我常提醒行政人員要留意
~~這是十方眾生供養的
你動用他的錢都要很小心~~
包括影印紙作廢的部分,那都十方的錢
你以為一張紙不要錢嗎? 那就是錢嘛!
你可以不省嗎? 在你來講是免費的…
可是,哪有免費的紙呢???
你說這是某師兄、某公司所供養的
某某某供養──那不是十方之一嗎
──你就能浪費嗎?
──不許可的,不許可!
你假如心不在這裡,不能留意這個部分
~~那你的因果要自己承擔、自己算~~
沒有講是我的事,現在我已經講清楚了
我不是推卸責任,這是佛法中必須告訴你的…
講因果,這種經文講開來,你只看到正面
理法界一講,你也知道、也會講給人聽,
講的部分、觀念的部分,大概都沒有問題,
這個不會錯的… 可是,實際上做的時候,
就那問題就通通出來了,因為你就糊了,
你看不清楚── 那有什麼關係
── 本來就是這樣
這樣的概念你就弄錯了,你就不在修行了!
所以~~修行就從生活中修~~
生活是「事法界」,所以我們很嚴謹的
從生活中的「身語意」業上在看,
而不是讀書的理念上問題。
為什麼很多教徒在講道理的時候,
還真像個菩薩模樣,好了不起呀!
但在真實生活中,兩夫妻就吵得要死…
生活是事法界,要留意到這共同的部分
千萬要留意啊,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所以,為什麼僧團是盡量杜絕這類
與外界過於頻繁的往來及諸多因緣,
關鍵就在這裡。
...........
法筵精點~1281(擷自講記第七參伊舍那優婆夷~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