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瑜伽行派的發展歷程

中、印佛教,於世界佛教史上所以能勝出的關鍵核心,在於祂的修行

特色:一者以矯正當時印度文明衰落,另者於入華後,填充中國

文化中的一個空白區塊。由是之故,瑜伽行於中國之發展歷程,實乃

一項真正值得僧團,乃至佛教知識青年們,所應深切關懷的課題。

 

瑜伽」乙詞,本在調整人生中不當的人生態度。 然自舊石器至新

石器時代,人類大腦為意識形態所污染之程度愈形惡化,致使身心

皆起莫大的變化,因而賦予「瑜伽」更複雜的定義與內涵。 直到

喀壢時代(即佛教所稱的娑婆時代),有了具體的修行指導,用以

矯正人類偏差甚遠的身、語、意,同時對「」作全方位的

復健工程。 直到佛教入華,「瑜伽」已經發展成「生命改造工程」的

繁複工程了。 待至今時,當如何轉凡成聖? 又,何以恢復本來面目?

…等,對於某些資質優異的人而言,瑜伽是一項簡單的概念,但就

全球六十六億人口來說,恐怕不出五人!

 

事實上,自佛教入華的傳說階段起,人類已經發展到五濁惡世的時代,

鬥爭堅固、戰禍連年;並非這些西來的僧侶修得不好,而是此土眾生

缺乏前行資糧道基礎。因此,楚王英的時代,也只能齋戒沐浴而已,

直到安世高帶來《陰持入經》、《安般守意經》,真正而具體的行法

才在中國落下種子。此後,除數息法五停心觀三十七道品等修法,

才逐漸地架構起來;至此,佛教在中國的摸索,已經長達五個世紀之久。

 

逮至菩提達摩乃至覺賢等人,始將大乘瑜伽行法,片片斷斷地傳入中國;

與此同時,寶誌和尚、傅大士等諸位大德,亦以非凡之資質,於中土

自行發展起本土性的瑜伽行法。隋唐之際,雖智者大師著有四部止觀

然以影響不大,遂有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取經之壯舉。直到奘大師回國

後,於京畿發展起瑜伽行派的大乘瑜伽行法,龍象輩出,影響之所及,

方有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的「禪宗」宗風建立。

 

禪宗建立之前,真言壇城已經存在,然散落而不齊,猶如禪家之破碎

不堪; 唯有遠大師的東林寺,尚屬禪觀中的淨土法門。  另一值得

注意的部分,則是戒律道場之存在,律法亦屬禪觀中的行法壇城之一;

唯一般所言真言壇城,多屬語業行法真言宗源流,而律法之壇城實為

身業行法禪觀道場。由是知,大乘瑜伽行派的範圍廣泛,涵蓋

四大宗派; 今人不識,妄作分類,致使八宗混淆不清!

 

瑜伽行派之特色,即以行法實踐兌現生命改造之目標,此中唯是

如法而行唯是依教奉行,自可達轉凡成聖之目的,未必一定依循著

中觀論派繁複之理論探索。若唯探索理論不踐履聖道,實乃多聞無益

之人! 換言之,此唯行之法,即可臻理之極至,是為不可思議之法也,

故以「唯行」之法稱之,曰「」可也! 稱為「密宗」或「秘密教」,

實則包含等各大部行法

 

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