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典型的代表即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行法,

而此行法即植基于報身佛。  何以故?

且試從「十大願王」之基本意義上觀察:

 

一者禮敬諸佛:諸佛者,報身佛也。

二者稱讚如來:如來為自性即稱讚已顯之自性性德分皆報身佛。

三者廣修供養:供養一切佛也,一切佛皆報身佛也。

四者懺悔業障:凡障礙性德之發起者皆懺也此性德發起

                      即報身佛之端倪也

五者隨喜功德:一切性德之發起皆隨喜一切性德之兌現皆歡喜也。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此三者之佛,皆報身也。

        報身佛者,

        言「因地」,即生命因素性德之開發也;

        言「果地」,乃生命因素性德之兌現也。

        此生命因素之性德,即佛性也,故「佛性論」

                      之展開,實乃「空性觀」向「人性觀」發展之

                      礎石也,而「人性觀」即菩薩信仰及人性佛教

                      之軸心思想也!

 

九者恆順眾生為前八願(即八正道行法)圓滿之後的擴大。

    概以一切眾生皆有生命因素之性德,唯是啟蒙或未啟蒙而已,

    能對此未來法界之主人翁如是恭敬、隨順,方是圓融道行法

    之要義,故根本行法之擴大,即恆順眾生也。

 

十者普皆迴向

    圓融道所修一切功德,悉皆迴向成就佛果,亦即令一切生命

  因素之性德普皆兌現,不但自身,即便眾生者亦然,唯其如此,

    方堪普令法界靈性混渾融一體,全法界一法身也! 全法身

    會融一法界也!

 

以行法有此廣大變異故,「佛性觀」及「報身佛」乃應運而生,

故而晚期大乘經典,尤以性宗典籍特重多佛思想,即在此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