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約「理入」言:
禪宗心法資糧道的「禪觀前行」所必備之前行三要素為:
人格性健全、處眾生戒以及自淨戒; 其進行過程分有
初階、中階,與高階三個階段,分述如后:
一、初階指在「越過香水海之前」的階段:
此階段中完全以識性作用為主,妄想(包括胡思亂想、
獨頭概念、合理推理、一廂情願、想當然耳、做白日夢等)
與欲望並行。 此階段必須先具足「前行三要素」之後,
方可入香水海; 亦必待越過七金山與七重香水海,方達
須彌山腳下,此曰:初階已過。(請參看附圖一、二)
此「初階」越過香水海而達須彌山腳下之重點即在:
如何越過香水海? 怎麼越過? 修行的工作即在此
「如何進行」、「怎麼進行」。 若不知怎麼進行、如何進行?
那麼請問:如何修行? 此一階段的口訣即是:「釋放負能量」
以達到「靜心」的目標!
釋放負能量為統稱,其中包括:調身(能量載體調整術)、
調息(能量導引術)及
調心(即狹義的釋放負能量)
此三步驟為「一小工程」,唯其將身心中的負能量充分釋放
或宣洩後(此為相對的充分釋放),才有可能真正靜心,此一
靜心才是真正的「靜心」,而非意識形態上想當然耳的靜心,
但此一靜心仍是相對的靜心,而非入法界後的絕對靜心,
「絕對靜心」是指靜心已成為生命因素。
釋放負能量是指行者(此包括一切眾生,凡有心進行生命
改造工程者皆屬之)在身、心、靈三方面,將所堆積的
不當負能量釋放出來,尤其是身、心兩方面的障礙主要來自
意識形態的傷害,此皆統稱為識。 從狹義的釋放負能量到
靜心之間,《瑜伽師地論》盛稱有七金山及七重香水海,乃言
難跨越之山與海之謂也。 行法中謂跨越之法唯依「三緣念」
及「七菩提分」之實踐,方可踰越也!
行者于此切記:勿以想當然耳等五大敗筆(一廂情願、
想當然耳、自以為是、以偏概全、先入為主)而輕忽之。
社會上的瑜珈課,以及一些新興宗教團體或民間信仰單位,
亦常以「相應」、「起乩」等形態而類比進入靈性領域,其實
大多掉入香水海而不自知,即以其無有傳承(三緣念及
七菩提分)之依據也!
七金山或七重香水海皆有其名,此不詳述。 然于《阿毗達磨》
稱有七十五法,唯識稱其百法明門,皆此之謂。 行法「以一
破萬」,此即大乘瑜伽行法之特色!故此大乘瑜伽「行者」,
不得不以「祖師傳承」為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化身而承繫之也!
行者若無此情操,難荷擔此行法之大任也! 承而習之皆
不可能,何有成就乃至發揚光大之可能?
約禪堂、約大乘瑜伽行法、或約海印三昧行法而言,欲
自鐵圍山內之南贍部州渡此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而達
須彌山腳,其一超直入之法即是以工程面加強「三緣念」、
「七菩提分」之信念,而技術面則加強「參禪金三角」。
換言之,即是──
直接釋放負能量(指廣義),並訓練不受識性干擾,亦即
在每支香之後提醒:勿被塵境、境界所干擾。
塵境或境界是與識性相應的,所以每當行者注意或相信
其所經歷的境界時,即是識性起了作用,故行者
於坐香之中並沒有跨越香水海,而是掉入了香水海。
換言之,當識性干擾時,即是行者注意及相信境界的存在,
或對境界很清楚,禪堂統稱其「掉入香水海、沒有跨過
七金山」,因此,跨過香水海即是破識性或轉識性。 所以
從瑜伽行法上言:行者唯在釋放負能量之同時,去感受那
「動的是誰」、「念佛是誰」便是了; 轉化成語言即是──
去探索那「根的存在」與「心的存在」,
而不要理會那境界的變化,
更不用去知解「識性如何作用」!
總之,總結「跨越香水海」之基本要領有四:
A. 二重戒(處眾生戒、自淨戒)、調身、調息、調心
B. 三緣念、七菩提分
C. 參禪金三角
D. 去感受那「正在動的是誰」? 而不要理會境界的變化!
跨越香水海不難! 難的是「不知」香水海,會溺斃一切
條件不具足的行者。 而「即知」香水海,欲跨越香水海,
依據此四大要領,則渡香水海不難矣!
禪觀前行~02/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