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階指自「須彌山腳至須彌山頂」,此亦分三,即:
A. 山腳上的三天(堅手天、持華蔓天、常放逸天)可經由
行者「觀念轉化」而直接超越; 中階以上即無妄想。 跨越
香水海並未到「靜心」階段,欲達靜心階段(相對的靜心)
的目標,必須經過心法前行的第二階段,此第二階段即是要
「爬過山腰,到達山頂」,而須彌山腳下有三個坑坎,即:
堅手天、持華蔓天,及常放逸天。
堅手天即初嘗法味,法執最重,無三緣念、失七菩提分;
持華蔓天者,標榜其已得法,似是而非、自鳴得意、以為成就;
常放逸天者,自以為是成就者,以為是心清靜者,自詡為
無為者,故可無修無證也。
此山腳下三輩人皆為民間信仰者,屬仙道、妖道,魔子魔孫魔女者,
此皆不具前述四大要領而自詡鑽研入須彌山者。
若具四大要領之行者,一過香水海逕入四天王天;
若不達山腰而停在山腳下,即要領有缺,故被識性干擾,
絕大部分是掉入香水海而不自知。是故,初階、二階「行者」,
必須一再的以「四大要領」自我檢視,尤其是二重戒,以及
不要理會境界的存在與變化!
B. 山腰上的四天王天(即東持國天、南增長天、西廣目天與
北多聞天)。 此四天必須透過實踐「護法、護國、護生」
之社會事業等生命能量的兌現,方有可能超越; 然,若
早有社會貢獻(即在雙持山那面),則此處極易超越。
若具「四大要領」,一越香水海則有充沛的生命能量,必起
「護世、護生、護法」之志,而非一付頹唐、萎靡之相。
是故須彌山形在山腰處內縮,取其精華也! 越過香水海即
去掉妄想,但是本能與習氣中的欲望渴求仍在,故在山腳下
幅員廣大,即識性作用廣大之謂,非依四大要領之法而修的
外道邪眾,亦多齊聚於此。 然世間善人若能圓滿世間善法,
亦能逕入山腰之四天王天,乃至山頂之忉利天,此皆染識
概念之所成就,非四大要領之所成就。
而非「四大要領」之所成就者,報盡即生死輪迴也;
若「四大要領」之所成就,則繼續成長,是大不同也!
四天王天居山腰而腰縮向內,表四天王的生命能量強悍,
方能護世、護生、護法! 此中的識性作用是良性的,
非是頹唐的,此一「識性作用」乃為往後出世間的慧命資糧,
此「天王三德」乃法身之DNA,忉利天之「靜心」為此DNA
之沃土,而「入定」為此生命成長之原動力; 所以天王三德
乃法身成就之基因,行者不可輕忽也。 因此,反觀行者之
生命歷程中,是否有強烈的護世、護生、護法之企圖心,
此是三世間的圓滿因:
護世乃──器世間圓滿之初始因;
護生乃─眷屬世間圓滿之初始因;
護法乃智正覺世間圓滿之初始因。
行者不依四大要領來,必不解此因果,但受識性干擾,
求速成果、卻不種成果因,此乃「識魔」之邏輯!
所以,
四天王天的識性作用是過濾了香水海以來的惡質識性,
以香水海以來的識性雖無作意妄想,卻仍有本能及習氣中的
欲望渴求,此皆山腳下三坑坎的特質。 山腰的四天王天即
去此惡質而彰顯護世三德,此其特質也! 過此四天王天,
須彌山頂逐漸加大,表示識性逐漸不干擾,行者的生命史中
逐漸加大其生命空間,生命的本能愈能夠自在,愈不受識性
之干擾,故而稱此忉利天「與日月齊」,即時間已然無有來去
之別,此意即是行者生命自在(相對的)能夠不理會識性的
干擾,但識性的塵境及識心的作用依然存在,只是可以
不理會他而已; 凡是會受干擾的「天人」必受輪迴,
能不受干擾的「行者」則繼續成長。
C. 山頂上之忉利天(即三十三天)。此階狀態即識性有作用,
但行者的心可以不受干擾,即心靜之漣漪不動、不起波瀾式
的干擾是為特色; 唯至此,以去方可稱為「瑜伽行法」之
資糧道,亦即入夜摩天,亦是中觀論派中資糧道之高階段。
須彌山在七重香水海中,而人在香水海外,須彌山又有山腳、
山腰、山頂之別,不論是香水海或須彌山的構造,皆是
阿毗達磨等大師的傑作! 顯相是由唯識之立場立論,本體
皆在說明行者生命成長之過程。
由凡夫到聖人的過程,首先必須先去掉識性之作用,
去掉識性之作用分三: 第一是去掉妄想,
其次是去掉惡質,
末後才建立本質因。
過須彌山頂才去掉雜質並成長本質,而忉利天之所以
逐漸擴大,指的是識性干擾及惡質既已去掉,本質的呈現
將逐漸顯出,因此透過行者生命的成長而言,生命自在範圍
逐漸擴大; 而山腳下的廣大正好相反,用以表示識性惡質
的繁多。故此造型,正足以說明行者生命成長之過程
(早期改造的興革狀態)。
禪觀前行~03/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