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法師注解《大般涅槃經》說:
九地以前沒成就,十地圓滿以後才叫成就。
─────────────────────────────────────────────────
…………
第二個是群生性源,
也就是眾生的本源──
眾生的結構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凡夫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聖人的生命又是個什麼樣子?
這當然有不同。
那麼
在《華嚴經》裡,這部份也講得很清楚。
我們也會跟各位做很完整的交代。
第三個,那既然是講成佛,要如何成佛呢?
華嚴的行法叫六位修證或六位行法。
而這六位修證只有《華嚴經》有;
因為──
所有經典的修行方法都是到十信位為止,
而十信位的修法在《華嚴經》裡並不正式列位,
不算! 因為那是法華會上的修法。
那麼華嚴會上的修法,
這個六位行法是法華裡面所沒有的,兩個完全不同
這個我們講得很清楚,但是
所有研究哲學的人卻把它混在一起。
我們很簡單的講,這
道生法師有注解《大般涅槃經》,
他解釋了一個問題,說:
“九地以前沒成就,十地圓滿以後才叫成就”。
這麼說,就很麻煩了…
就有一位很有名的法師,人家都稱他十地菩薩;
因為他誦《法華經》,他的弟子們
都稱他為上人,說他是十地菩薩。
中國文字就有一點麻煩…
他雖然是叫「十地」,其實
在《華嚴經》裡是十信位,
十信,不是十地!
而
《十住毗婆沙論》的十住,其實是十地。
這就麻煩了… 因為古代的翻譯,
用詞並沒有統一,所以出入很大,
十住、十地、十信,搞不清楚啊!
要怎麼解釋呢?
所以一般的經典都只講到十信位,
等我們談到行法,大乘瑜伽行法的時候
你就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這個是學華嚴的人必須弄清楚的了。
所有的經典都只講到十信位
《金剛經》、《楞嚴經》,
這些二十五圓通法門等等…
每一個圓通成就,
成就的時候才到華嚴的圓初住而已,
而圓教初住位後面還有四十個位階,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得第一位,
你要知道,這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六位修證是怎麼修的,
只有《華嚴經》上才交代得清楚。
那其它前面的行法,各個經典都有講,
但是每個法門的行法不同,
我們會陸續為各位介紹;
現在先休息一下,等一下
我們再繼續慢慢談。
法筵精點~368(擷自草堂講記华严导读~01-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