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面
,是指參禪金三角具足;此中必須超越舒服禪的階段,且須揀別是否入禪定,是否耽著於氣脈明點、氣功、覺受、妄境、欲界定、靈媒體等及微細觸功德,唯在此置心一處、絕對放鬆、鼻息清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入生命觀境。

工程面,是指到達淨識的階段;此中必須超越意識形態及染識的門檻。意識形態中,每一意識形態中有多組意識形態群,每一意識形態群有多包概念,每一包概念有多概念包,且每一概念包有多中心價值觀,每一中心價值觀皆破大圓鏡智一次方;此中心價值觀包括感情、情緒、偏好、個性等我執部分,以及道德觀、守法觀、法律觀、文化觀等法執部分。

只要有任何一部分的中心價值觀介入的概念即是染識,染識串連成系統即是意識形態;所以在染識以後的任何思惟,其所謂的第一念若非第一個意識形態群,即是第一個概念包的作用。


所以染識以後的人唯有修養,不可能有修行,即使有修行,也只是外道行法;在還沒進入(回到)淨識以前,皆在心外─心外造世間皆虛妄!行者到達淨識即是到初果向─即是到了修行開始線。淨識屬單一概念,染識以後即是綜合概念;此綜合概念更有可能成串、成群的出現,所以才稱之為概念包或意識形態群。


基本上,當行者的技術面到達參禪金三角時,工面程也會達到淨識,此乃聲聞行者。獨覺行者,則由工程面到達淨識,而技術面也極易到達參禪金三角;從此以後,則能入向來處去的參話頭;此後,隨單一塵境的出現,生命觀境自然展現!唯自此以去,則是禪宗特勝,此一從初向到四果境的禪法─乃佛陀最大的遺產。而將此全程明白道出─乃華嚴禪之特勝也!


不論聲聞行者或獨覺行者,從此以去,若能無盡超越,則皆是普賢行者;若唯到破無明、出三界,則三乘競興。因此,從普賢乘立場言,唯是揀別技術面的參禪金三角及工程面的淨識標準是否達到,而不論其出身之差別。然技術面與工程面的揀別標準微細,且人人各異,唯是禪師明眼始能揀擇,行者不可妄自定位!且此中無有題庫,雖有基本標準如上所敘,但人人文化、習氣、情感等中心價值觀以及雜訊語言模式及思惟模式的差異,不可一概視之。


甚且每人的善根、福德、因緣皆不相同,觸功德的隱顯,以及技術面與工程面的介面效果亦不相同;所以,同一事相或同一反應,可能風馬牛不相干,皆不可同日而語。又若雜訊泛濫、複雜,則皆在染識及意識群中,尚不可輕言精進行法!

是故,行者的資糧道皆言破、雙破,即此之謂也!唯有徹底破方有畢竟空,唯其心畢竟空,方能立一切法;此乃普賢乘行法之下手處也!當然,到達金三角及淨識非是畢竟空;但是,破除一切雜訊及中心價值觀,卻是行法的前提,不可忽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