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在真如感的摸索上,即謂之「禪觀行」或「瑜伽行」;

若行在言說知見的撿別者,即謂之「義學」或「論學」。
──────────────────────────────────── 


印度行者所謂的「神性」, 中國佛教號其「佛性」, 今人多以「靈性」呼之;其「實」也「一」,其名也「異」,論其「那個」即「實」也!依時空而名稱有「異」也。

 

實即實在「性」。 性者其義為存在,其存在之所指為真理之「真」的存在;此「真」的存在不可言說、不可名相,故神乎其靈而有尊崇曰佛性、神性或靈性者,其實皆可曰真如也!「如」者類似「耳」,約相言,故稱真如;約體言,則性、佛性、真性或神性、靈性,皆一也!

 

行者在返源的過程中,所設定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不可言說、不可名相的狀樣之中,所摸索到的「真如感」,將之稱為神性、佛性、真性,是一種權宜之計,那種真如感的實際與存在,唯有真實踐到達之後的人才能如實了知,此如實了知

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一切言說、一切稱謂,並非行者之所圖,故可不泥也!

 

是故,放眼古今中外所有行者,行在真如感的摸索上,即謂之「禪觀行」或「瑜伽行」;若行在言說知見的撿別者,即謂之「義學」或「論學」。  吾人屬佛教知青者,允宜知見與禪觀並重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iyun 的頭像
    haiyun

    修行的第一手資料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