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現在要談的是普賢行願品的形成。

普賢行願品〉在西元420年翻譯時只有十九卷,

武則天證聖二年翻譯出來的有二十一卷,

那麼,德宗時代翻譯出來的四十卷

前面兩個翻譯裡都沒有十大願王」這個部分,

這些你要先有個概念,每次在講經之前,

我們都會交待得很清楚。

 

另外還有一個疑情──普賢菩薩

華嚴經裡,好幾次都講到十個大願,

那為什麼到要結束的時候,又再提出「十大願?

麼,這些種種“十個大願”跟「十大願」

本質上有何不同? ──這就是疑情

為什麼講那麼多的“十個大願”?

那邊也講十個大願,這邊也講十個大願

到底哪個才是究竟的,哪個才對?

所以我常說──學佛沒有不對

     ──學了就對

在學習過程當中,經常給弄混了,這是必然的

但是你既然來了,我儘量要把這些給說得清楚

從這裡開始你智慧增長

 

前面所講的種種“十個大願”,

都是“那個”階段中修行的必備條件

他在“哪裡”講的,就那個階段必備的條件,

(也就是十個“發願”的條件而已 那麼最後

這一個「十大願王不一樣,它有絕對的不同,

十大願王」是講修行的步驟以及修行的境界

當然,我肯定你聽人家講十個大願,

絕對不是

 

這個「十大願王經文,

讀過之後,就會發現──

真正的「大願」只有前面三個願;

第四個願是補充願開始

就講心境擴大,有觀於擴大的條件

第八是講擴大境界

這你大概沒有留意到,所以就不知道了。

其他的地方所講到十個大願,

像是“十個信心”等等那都是修行條件

是講在那個階段裡你必須具備的修行態度

每一個階段的修行態度都不一樣。

 

現在有很多人在爭論先證果還是先度眾生?

自利呢,還是先利他? 這都條件上說

修行條件“應該自利利他”。

只要學佛純自利純利他都一樣

只是──成就果位大小不同,或者

時間長短快慢(不同)而已,要想有

完整圓滿的,自利利他同時來!

 

換句話說假如有可能──

你把利他作為自利基礎,純粹利他

那就會真正圓滿

可是,這個要從理論上來講的,

而現今所有佛學人,幾乎缺乏這種本事啊!

現在我們所講的是立於「本體論」而談,

如果不懂得本體論是什麼,你就不知道;

你要是能夠掌握到本體的話,那麼

所有的現象界都是本體的應用。

...........

 

法筵精點~788擷自昆明講記大願王新探01-04

 

******************************************

 

編者按

    武則天證聖二年翻譯出來的有二十一卷

    正盛”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