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觀論派的發展歷程

 

大乘佛教的中觀論派源自龍樹,其後發展至龍智提婆等人,然於

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中,卻未必盡如印度佛教的發展歷程。  中國

佛教的中觀論派,雖遙承龍樹菩薩為初祖,卻有一套屬於自己的

發展沿革,以及自我形成的原始基因;以中國的中觀論派是建立於

中國文化的基礎上,而印度的中觀論派則立於印度文化的背景中,

故兩者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中國佛教的中觀論派,始於「傳說階段」。 東漢時期,梵僧、商旅

初至東土,即有許多印度文化中的傳說與故事,輾轉傳入中國,或

於社會普遍流行,或有穿鑿附會之說,如曹沖秤象、瞎子摸象、

父子騎驢…等,此皆中觀思想之濫觴。

 

逮自「信史階段」,支婁迦讖師徒大量翻譯大乘經典,中觀論派

思想已然萌芽。 爾後,正始之音與江南的空性唯智之學互相唱和,

蔚為時代之奇觀,遂使中觀思想於江南大放異彩。 此時中觀之名

雖未確立,然以般若空性為體的「唯智」思想,卻已經打開了中國

士大夫的心胸,並為中國文化賦予實質上的基因;且對日後「唯識

的精微度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 同時,亦促使中國一乘圓教

唯性之學,起到奠基之作用。

 

中國中觀論派的代表性人物,除了嘉祥吉藏以外,居領袖人物之

地位者有鳩摩羅什慧遠道安覺賢玄奘。 這些偉大的人物們,

於中國文化史上的重大貢獻是眾所皆知的;反倒是嘉祥吉藏三論

研究,以其過於精微,在歷史上幾乎是被束之高閣、藏諸名山。

 

中觀論派歷史性定義,即在大小乘的交替過程中,提出以般若空性

的「一法印」,取代了原始佛教中的「三法印」; 以空性的妙用廣大,

而令佛教的視野境界得以無限量的擴大。  是故,舉凡般若經典

產生翻譯闡釋,乃至釋論等,皆歸中觀論派之範疇;以此定義故,

玄奘吉藏則具同等之地位,一經一論故。  又,羅什慧遠中觀

論派中亦具同等之地位,一南一北故。此外,覺賢實叉難陀義淨

譯經大德,於中觀論派之推廣上,佔有極重大的份量,以經為本故。

道安則是將中觀論派從中國文化的格義桎梏中解放出來的偉大法匠。

 

空性的闡釋與發展乃中觀論派核心,於學理上更新建設的同時,

僧團中對於「三法印」的堅持是可以想像的; 然而,在印度所遭遇

的困難遠大於在中國所遭遇的困難。 在中國境內,傳統的抗力不大,

大的是「該如何融入中國文化自成一體」;  因此才導致中國中觀

論派的態勢,強過印度的中觀論派體系,甚至完全繼承了印度中觀

論派的思想傳承,並於中國傳承了二千多年,致使大乘佛教於中國

發揚光大,並傳承了原始佛教的使命。簡言之,這一支思想建設大隊

的偉大成就,正是促成中國佛教有別于印度佛教的地方!

 

由於中觀論派在一法印般若性空)的闡釋與建設之輝煌成就,是

建構於義學的理論基礎上此乃顯而易見的故可將此三藏十二部經論

等判歸顯教。 此種判釋法當然不見得恰當,然亦有幾分神似與方便!

 

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