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自歷史之流變上觀察

 

義淨於《南海寄歸傳》稱:印度大乘無非中觀瑜伽兩部,實乃中觀

與瑜伽皆大乘之一部。更明確地說,中觀論派)與瑜伽行派

實為大乘佛教之一體兩面自不可分也! 唯是一何有二耶? 

 

然自大乘佛教東傳,由於中國國情的發展,而出生宮廷佛教山林佛教

(或社會佛教)之別,遂有「中觀呈顯瑜伽呈密」之趨勢; 此勢頭

逮至唐朝中葉,尤為鼎盛!  自晚唐後,宮廷佛教式微。  兩宋之間,

由於朝野對佛法的認知較深,宮廷佛教更無所發展,且譯經效果不彰,

無法突顯宮廷佛教之影響力;相反地,山林佛教(或社會佛教)的勢頭,

則有愈趨愈旺之勢!

 

然於兩宋期間,山林佛教(或社會佛教)亦產生分化現象,即本有嫡傳

衣缽法系之傳承,遭受弘法系統之傳承所影響。弘法傳承帶給嫡系傳承

的挑戰,實乃歷史演變使然,致令法化之弘開不拘於嫡系一家,為可喜

之兆,但亦可憂; 可憂者,嫡系傳承中「心法密授」之樞要,遭受到

流失,乃至「失傳悲劇」之非議。  今日中土四大宗派,皆不見密授

心法之式」的記載,可見損失之大也!

 

由是可知,中國佛教真正的傳承系統,源自嫡系傳承,此謂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歷代祖師心法相傳,亦即「夏克提帕特」(Shaktipat)之

密授心法(或正授行法)所在,為弘法傳承中所欠缺的領域! 以弘法

傳承中,無有瑜伽行之相應(即:五相應)也;不應,何以心眼開矣!

不開心門,十方諸佛、歷代祖師何以灌頂也!  故兩宋以降,山林佛教

(或社會佛教)中「顯密合一」之鼎盛,乃必然之趨勢!

 

逮至三朝,宮廷佛教有復興之氣象,實以喇嘛教入華故,與

唐宋期間之宮廷佛教相去甚遠矣!此時之佛教發展已非顯、密之問題,

而是融合,以及會通問題,此非本文探究之範圍。

 

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