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懂得──語言模式在表達那個是什麼

這同樣一個詞,不同的時空不同歷史背景,

不同的人講,意義就不一樣了……

────────────────────────────────────────────────────────  

…………

接下來,我們再看,

若了真性是無生性作法性觀

這裡應該有個引號,作法性觀

 

法性觀在我們華嚴裡是比較特別

法性觀是用<梵行品>修,

這個我們叫界分別觀

透過四念處培養的三法印的體驗生命現象

我們導引用<梵行品>來帶,直接就叫法性觀

 

十方三世佛觀是引<淨行品>修的,

在頓教這邊修,也就是都修十信位的就對

十方三世佛觀,或者是十方無盡觀修法

以及法性觀,我們統稱為空相觀

不對我那個定義跟這個不一樣……

對不起,抱歉、抱歉

 

這裡所講法性觀是用<淨行品>修的,

十方三世佛觀法性觀頓教的部分,

梵行品>修的叫空智觀

空智觀法性觀合稱為空相觀

這是十信位修的,

直接進來以後,我們就修法界觀

法界觀就多了,法界觀的修法很多

當然我們講是以周遍含容觀為主,

事實上,帝網觀十玄觀圓融觀無盡觀

都屬於法界觀的範圍,它修法有很多種,

如:祕密隱顯俱成門主伴圓明具得門

都屬於法界觀的部分,

 

書上這地方所講的法性

跟我講的那個法性不一樣,

名稱是相同但內容不一樣

因為十方三世佛觀是從

所以我們說法性,是這樣來的

 

至於空智觀,因為

梵行品>是講,所以我們叫空智觀

這是用現代人用的詞彙來作區別

古代講的法性本來就是破法相,

所以這個又不一樣了,

定義的立場與歷史背景不一樣

 

同樣是法性觀

古代講的「法性破法相,所以叫法性

現在講法性,是因為講才講法性

            講就叫空智

這個定義的立場不同,定義的歷史背景不同,

所以你要懂得──

語言模式在表達的那個是什麼,

同樣一個詞,不同的時空

不同歷史背景,不同的人講,

意義不一樣了,

這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

 

法筵精點103擷自講記賢首五教儀7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