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三昧以後識性停止作用根性起作用那麼

智慧只有照住它而已照住它根性是隨緣

當你真正起作用時是以智慧來引導你的根性……

─────────────────────────

 

………… 

最適人居的三個條件:

第一個是智正覺世間,內心充實不空虛就是心靈的部分;

第二個眷屬很圓滿,除了家庭的眷屬以外,

        整個社會都是眷屬圓滿,屬於族群的部分;

第三個是器世間,家裡空間當然環境要整理好,那麼

        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整個環境

        都是我們的器世間,也就是我們社會

        乃至自然生態平衡的部分。

這三個部分統統具足,才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指這三個部分都要具足

也就是華嚴經》中所提到

智正覺世間、眷屬世間、器世間的「世間圓滿

 

這是我所下的定義,你可能不滿意,

沒關係,有更好的定義就把它加上去;

我說三世間,你說no,五世間,可以的!

你找得到,還有兩個就加上去,

讓這個世間定義得更完美

好,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定義,

你要發心發這樣的心

 

那麼第二大願說,

當我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三個世間都圓滿時,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

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

講到他身相莊嚴的部分了,每一尊佛都是很莊嚴的,

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就是光明照耀比日月還光明。

 

那麼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這是指主動饒益眾生的部分;

隨意所趣,這個隨意就是隨緣,各位請特別留意

這是指入三昧以後根性起作用識性不起作用

就是識性停止作用,根性起作用,那麼

智慧只有照住它而已,照住根性是隨緣

當你真正起作用時,是以智慧為引導,

用智慧來引導你的根性

這個時候的智慧,叫做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指這個部分,有一個這種狀況,

隨心所欲不一樣。

 

這個隨意所趣是以智慧為引導

因為佛是以智為先導

從入法界開始就以為引導了,

那不入法界是以識性為引導,這完全不一樣的。

因為這是講佛,

所以絕對是智慧引導的,與你所想像的不同,

我們一般人不會留意到這一點,那一解釋就錯了,

變成心意識作引導,怎麼會對呢?

佛是以智慧為引導,所以

雖然講隨意所趣,但還是以智慧為引導。

 

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隨意所趣呢?

因為玄奘大師是慈恩宗,是成唯識論的第一代祖師,

從唯識來講,用,你知道嗎?

要是從性宗的經典來講,這是

隨智所趣,隨著智慧所趣,它就不會用

但是用也沒關係,你了解就好了,

這是譯經家用詞關係,

我們懂得譯經的背景就不會被文字相誤導

 

這是第二大願,講到

開始他對眾生的影響了,主動的做為眾生影響。

…………  

 

法筵精點089擷自2009新加坡講座藥師經0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