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身亦有四階,即「三賢十聖」。

───────────────────────────────────

 


瑜伽行的教學體系約事

 

瑜伽行的第四階段是令能觀的心(智慧)與生命的原形相結合。此一階段之行者能觀察到兩種現象與前此的生命經驗完全有別,此一階段的現象正是十信位的重點:

 

一、凡夫的生命是虛幻的原因是被無始無明之所挾持,識性取代智慧(真心)而色身取代了生命的原形,因而不知生命的真相。

 

二、行者的覺醒到前階段,可以找到生命的真相, 且真心之

能觀亦可維持靜態之觀照,是為羅漢的生命現象;此時,生命的存在是被動的、隨緣的,乃至有消極之傾向。

 

三、此階段的生命進入十信位,其最大特色是將能觀之心溶入所觀之心!此一溶入,明顯的看到生命的定義有了很大的變化:

        1. 生命的原形原來是「靜態」的,隨緣而動是「被動」的!此一認識對行者而 

            言是具大的震憾,無此認知是無法迴小向大的。

        2. 能觀心是真心、是智慧,其實就是生命的動能,真實生命的動能! 所以《大經》云「以智為先導」即此能觀心之存在也。禪宗參禪、話頭及念佛是誰,亦指此為一切身語意業先導的「智」,參此方為究竟。故此能觀心(即真心)為主詞,動詞即智慧,而根性唯是受詞而已。

 

「根性」今大瑜伽稱 parana, 英譯為 life force, 皆指前階段以前的生命狀態,非此一階段也! 故此一階段的重點在觀念的轉化,也是行者對生命認知的擴大,但就行法上言,此一階段的工程即是令能觀之心與所觀之生命完全和合,此「一合一」之工程非是無明之合,而是覺性之合!此中之合,以能觀之智融所觀之生命,能令生命的真相起到積極的作用,主動而非被動的生命,此階段之行乃在第三階灌頂後行之。

 

此一階段的行法時間長短完全依於行者的覺性。覺性高者時間短,覺性不足者時間長;此一階段有時須累劫勤修,故不宜強勢推動「成就感」,否則必亂行者心志,亦非行法初衷。

 

第五階段是能所雙泯的法身階段,此一階段已入法身大士的範圍,非是一般之知解,故不詳論,唯師資相傳而已!但是,法身亦有四階,即「三賢十聖」。

 

三賢位中的「十住」為初賢位,目的在徹底明白法身的內容,故曰十解。

 

「十行」位為中賢位,目的在真實踐,唯有實踐方能兌現,真法身耶!

 

「十迴向」位即上賢位,目的在擴大兌現的範圍,以至於窮盡法界,又可名為加行位,是為登地之準備也!此皆約法身而言,非是凡夫之見也! 茲不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