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行程公告】

目前分類:哈! 寶在這裡! (1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那麼事業用心有所覺醒的人

他的人生歷練經驗修行會很快

當你經過淨化激發,就動起來這個

八觸動起來以後你的十功德會產生

就是內心定 一定會有不會沒有

如果沒有辦法確定這個內心定的話

你就沒有辦法繼續進行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真供養與修法供養:在供養修法中,真供養與法供養,

經論中並無明確的定義及分別。就《華嚴經》中,普賢菩薩

之法供養與文殊菩薩之真供養是有明顯的不同。

  

在文殊室利菩薩的《淨妙國土章》中,善財童子請教──

行何等法,當得聖者淨妙國土!?文殊室利言:若諸菩薩,

能於一切心無憍慢,於諸眾生生平等心,於諸如來修真供養。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中說三界內是人生真正的三度空間………

  

「前三三、後三三」這是善財童子問文殊師利菩薩

生命真相時,文殊的答案; 也是人類生命史上的

一樁公案!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八識成四智也是大乘中的唯識修法,此法門即是

從「住」中的第二念中修,其核心標的即是泯「住」的

第二念,以成「生」的第一念。而於第二念中分為八識,

第一念中分為四智或五智(分為五智時,第二念則分為

九識)。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之道無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於至善的境界途中,

取用一項能夠令你重複訓練的用心方法,然後就永無止息

的反覆進行而已! 這種用心方法是人人各自取用的,所以

人人都會;任何一法皆是自取的,所以法法平等、無有高下!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2 Mon 2014 14:50

 

 

禪法中的觀與密法中的觀是不同的

 

禪觀的「」是名詞,是生命中的觀境,是止住妄想後

所顯現生命實相境界。 觀境的現前有邪有正、有偏有圓;

行者則依行法師父的指導,攝取經典中所指導的境界而

安住其中乃至令此境界兌現在生活中,此即所謂的

入三昧」!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不得不稱讚古人的智慧,這不是由于慣性或

道德律所使然,而是有其一定的事實使然,茲舉

數例以明之:

 

一、法華為成佛的經楞嚴為開慧的經

  「楞嚴開智慧法華致成佛」,此言之第一位

  洞見者是誰但此祖師乃大成就者

  也令吾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見與成就也! 

  若非深入探討法界之淵源豈有了了數言

  即可語破天驚也!須有高深的三昧功夫

  更須有深入的疑情摸索能就義學

  畫龍點睛之妙悟也。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如夢!虛幻的人生是由什麼因素構成的?不著於

此生?不著於一切萬法?這是什麼原因呢?假如一個行者

不了於此義,又將如何轉此幻境而入實境呢?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6 Mon 2014 23:37

 

 

是世間生命立志要出離世間結構的指標,此立志必有所緣,

此緣依於佛、法,及眾生之業苦而來,是為願之本型。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賢乘的中心思想

古來只稱不言中心思想亦不曰中心價值觀不稱宗

即稱體用或宗用互稱。華嚴宗稱《華嚴經》的中心

思想為「法界重重無盡緣起」為宗; 按《華嚴經》的

語言模式,一為境界,一為達此境界之道。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到底對人類能有什麼貢獻?這是所有

神職僧職人員都必須深思審視的問題

 

所有的世間組織、學問、設計都在大腦的思惟範疇之中,

因此可以一視同仁、完全平等,但是宗教卻不在大腦

活動的範圍裡為了區別起見,我們劃分了大腦取向

思惟模式及生命取向思惟模式。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行法中的技術面與工程面,主要乃出自於華嚴宗思想整體

教學體系。

華嚴思想的形成,乃由(一)華嚴經

         至(二)華嚴論

         至(三)華嚴觀行

         至(四)華嚴儀軌

         至(五)華嚴教學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賢乘是佛陀思想及行法的成熟階段,此一境界

提出──全法身為一法界全法界為一法身

     法身等於法界法界就是法身

的終極目標。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相唯識稱「相宗」,法性唯智稱「空宗

性相雙泯性相平等,性相互融,重重無盡,稱「性宗」。

此中名相乃我重構,于史上,相、性、空之中乏定義,

未知法性之性與性宗之性定義有何差別?

又法性與空宗之空,兩者之間的關聯又如何?

所以對此有從根本上探討之必要。  

法性之性,動詞也;性宗之性,名詞也。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九大華嚴經

 

01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八十華嚴01

02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八十華嚴02

03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八十華嚴03

04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四八十華嚴04

05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五八十華嚴05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法"的過程菩薩展現摩訶衍精神特色

必然事相。   弘法是菩薩智慧的他受用法樂行

在他受用法樂行的過程中,眾生的受用是受到大腦

意識形態所指揮與控制,與菩薩的受用法樂是不同的;

因此菩薩的他受用法樂行必然是建立在「受用」

層面上。唯此眾生受用與菩薩的受用法樂,如何

構築起那座橋樑──才是整個他受用法樂行的楔子。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的存在並不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神奇,其神奇是神奇

在非常簡單的兩個基本定律:一是適應,二是微細化。

 

適應性是指生命存在中的 也是生命存在

本質性微細化是指生命存在中的「所」,也是生命

存在的顯相與作用。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其次為兜率天,此時行者已得定體,雖為欲界之定,

雖為初級定,但此定力存在一切生命改造基本因

若無此「定力」生命無由成長,亦無誕生

所謂之「定力非人類知識力所能及,是一種真實生命

誕生基本因素,猶如呼吸為此世間一切生命之所依,

定力寶瓶身琉璃身甘露身之所依;

亦如基因為生命基本因素,定力之于法身亦然!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行法與其他行法有何不同?「華嚴行法除了

是殊勝的「不共法」為前提外,與所有的大小乘教派行法

之間有其明顯的不同!  可以分三部分敘述如后: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所謂的「止於至善」不是指那高不可及的外在

境界,它是指在生活中處於任何情境中皆能自在,

不受任何逼迫而產生痛苦的狀況。

hai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